舌下间隙感染
概述:舌下、颏下、颌下间隙都是与下颌骨体、舌及舌骨上肌群有关的间隙、各间隙互相通连。如机体抵抗力强,病原菌毒力相对较弱或数量相对较少时,感染可局限于1个间隙,反之,如机体抵抗力差,病原菌数量大,毒力强时,可累及双侧舌下间隙,颏下间隙及双侧颌下间隙形成广泛性
口底蜂窝织炎。
舌下间隙(sublingual space)位于舌体与下颌骨体之间,两侧称为颌舌沟间隙,其浅面为口底黏膜,深面为舌骨舌肌及颌骨下缘斜向舌骨的下颌舌骨肌。该间隙容纳舌下腺,有颌下腺导管在舌下皱襞黏膜下方走行,舌下腺内侧面下方有舌深动静脉、舌神经及舌下神经走行。舌下间隙前方,通过颏舌肌与口底黏膜之间的疏松组织(称为舌下肉阜间隙),直接与对侧舌下间隙相通连。舌下间隙后方通过颌下腺延长部,越过下颌舌骨肌后缘直接与颌下间隙相通(图1)。
流行病学
流行病学:
病因
病因:舌下间隙感染可能是牙源性感染引起,如下颌切牙根尖周感染可首先引起舌下肉阜间隙炎症,尖牙、双尖牙及第一磨牙根尖周感染可引起颌舌沟间隙炎症,牙源性感染尚可通过淋巴及静脉交通途径引起该间隙的炎症。创伤、异物刺入、颌下腺导管化脓性炎症,舌下腺感染及同侧颌下间隙感染的播散也是可能的感染途径。
一侧舌下间隙感染时主要向对侧舌下间隙及同侧颌下间隙播散。
发病机制
发病机制:
临床表现
临床表现:舌下肉阜区及颌舌沟部位软组织肿胀、疼痛,黏膜表面可能覆盖纤维渗出膜,患侧舌体肿胀、僵硬、抬高,影响语言及吞咽。同侧颌下区也可能伴有肿胀。波及翼内肌时可出现张口受限。颌舌沟穿刺可抽得脓液。应注意与舌根脓肿鉴别。后者多由局部损伤因素引起舌体或舌根肌肉内感染,引起舌体或舌根肿胀,舌体运动受限,吞咽及呼吸困难。向舌根深部穿刺可抽出脓液。
并发症
实验室检查
其他辅助检查
诊断
鉴别诊断
鉴别诊断:舌下间隙感染应注意与舌根脓肿鉴别。后者多由局部损伤因素引起舌体或舌根肌肉内感染,引起舌体或舌根肿胀,舌体运动受限,吞咽及呼吸困难。向舌根深部穿刺可抽出脓液。
治疗
治疗:应在舌下皱襞外侧作与下颌齿槽突平行的纵切口,略向下分离即可达脓腔(图2),如放置引流条时,其末端应与下牙固定。
病员应进流食,勤用盐水及漱口液含漱。
诊断为舌根部脓肿时,可从口外舌骨上方作水平切口,应用钝头止血钳从中线向舌根方向作钝性分离,直到脓腔引流(图3)。如有窒息危险时可先行气管切开,再作脓肿引流手术。
预后
预后:
预防
预防: